top of page

光年旅記|Day8 感覺一張紙的存在

感覺一張紙的存在,感覺它的呼吸,還有隱藏其中的話語。

英文裡用ORIGAMI來表達”摺紙”一詞,帶有濃濃日本味,呼應著日語裡的紙—KAMI。在物件劇場裡,白紙是屢屢可見的發展素材,脆弱、空白、純粹、中性、兼具強韌與柔軟特性,可以形塑出千變萬化的角色,在尺寸間的限制裡,開展出無限自由。在臺灣劇場界擅長偶戲的無獨有偶劇團,曾製作《剪紙人》一戲,以簡馭繁,讓紙幻化出拼貼光影、立體造型,貫串整個故事。然而,在浮空投影的高科技舞台上,簡約平凡的紙張,如何能夠繼續煥發想像魔力?

延續臺灣排練場,雋展用紙配合塑膠袋,做出寫意國王的創意發想片段,於丹麥的暖陽午後,兩位演員雋展和kasper將大開的紙張彼此黏合,與導演東彥一同尋找複合文本《夜鶯》裡可與之呼應的意象。紙的蒼白無色,與消逝、病袍、死神相連結,攤開在桌上,又彷彿是一張無止盡的床單,可以承接一個又一個夢境。當雋展撫觸著紙,配合《夜鶯》故事,將紙披掛於身上,傾刻間,一個隱藏面目的死神便出現在場上,伸出森冷探索的手,要勾取國王的衰弱性命。而導演東彥進一步丟出點子,提議在男孩夢境裡,那個因病扭曲身體的父親形象,同樣可透過紙張彎折、聚攏,打造出與之呼應的變形意象,形成另一種串聯。排練過程中,詩意而美麗的一刻是,隨著各種嘗試一再進行,原本平滑無瑕的紙張,漸漸磨損發皺、皸裂解體,演員們不時要停下修補、黏合,撫平大小傷口,像是在照顧另一位無聲溫馴的夥伴,彷彿它正與所有人一同在這空間裡大口呼吸著,是《臺北哥本哈根》(註:2015年階段發展作品名)飽經風霜的小小演員。

標記:

Featured Posts
請稍後再來
文章發佈後將於此處顯示。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