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關鍵詞NO.1 快樂

什麼是快樂?這是當「甘苦、窮忙、只能依賴小確幸」的台灣人,遇上了「世界上最快樂國度」丹麥時,最想知道的事情。從這個直覺式的提問出發,邀集創作團隊裡的成員一同來解剖這個主題,卻讓大家陷入了各自的往日回憶:明明說好了聊快樂,講的卻都是童年時期潮濕而晦暗的記憶。在意圖接近快樂的途中,似乎免不了要繞過一個很大的、無可迴避的彎道,得先老實的面對了不快樂的那些,才有機會更貼近快樂一點。

《光年紀事:臺北–哥本哈根》的最初源頭,從台灣、丹麥兩地對照的關係著手。「快樂」成為了最突出的對照詞。根據今年3月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路(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)公布《2018世界快樂報告》(World Happiness Report2018),台灣在156個國家的快樂指數評比中拿下第26名,高居東亞國家之冠。

或許這個新聞讓人覺得納悶,台灣是東亞最快樂的地區,但生活中低薪、高消費、高齡少子化⋯⋯的現象卻是如此的實際。而反觀丹麥,則長年是快樂指數評比的前三名。生活的樣態,勾起創作團隊的好奇,於是「什麼是快樂?」這是當「甘苦、窮忙、只能依賴小確幸」的台灣人,遇上了「世界上最快樂國度」丹麥時,最想知道的事情。

從這個直覺式的提問出發,邀集創作團隊裡的成員一同來解剖這個主題,卻讓大家陷入了各自的往日回憶:明明說好了聊快樂,講的卻都是童年時期潮濕而晦暗的記憶。在意圖接近快樂的途中,似乎免不了要繞過一個很大的、無可迴避的彎道,得先老實的面對了不快樂的那些,才有機會更貼近快樂一點。

一如導演東彥在《東西名人》的專訪中提到的:「我發現我們都很從悲傷或是相對不快樂,去理解什麼是快樂」,經歷了三年的發展,《光年紀事:臺北–哥本哈根》所追尋的核心,似乎從「快樂是什麼」擴散為理解「人是什麼」、「缺憾是什麼」,理解擁有與失去的關係。

標記:

Featured Posts
請稍後再來
文章發佈後將於此處顯示。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bottom of page